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绿色建筑全面深化发展的关键年,是持续推进我国建筑业向低碳、绿色、集约和宜居发展的重要阶段。
2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典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
——这意味着,绿色建筑等环保产业将进入新一轮政策期。业界也有人因此而认为,地产行业已经走出黄金时代,正缓步进入“绿金时代”。
4月22日,第47个世界地球日,鲁能集团在北京举行“美丽地球 绿色家园”——4•22世界地球日绿色家园行动发布会,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阐明企业绿色理念和举措。为此,笔者专程采访了中国豪宅研究院名誉院长、住建部住宅建设及住宅产业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房协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开彦先生。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的特征
开彥参加过很多次年度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他对业内的绿色建筑情况非常了解。他认为国内绿色建筑总结起来大致有如下特征:
1、认识趋同。大家都知道绿色建筑是方向,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趋势;
2、表现参差。有的企业光说不干,有的企业不干先看,有的企业想干,真干,但不太会干,有的企业用心、用脑、用心、花大力气去干。2013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共有517个,其中获得运营标识的仅为52个。这说明很多绿色建筑设计不落地,结果是绿色建筑不绿色,节能建筑不节能。
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企业
究其原因,开彥认为主要是因为“绿色建筑的人才培养机制、标准体系、管理机制等都还不健全。”
他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保障性住房强制推行绿色建筑,还是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都是强人所难。现阶段堪称绿色建筑的仍是少量,做精做好,搞好试点,以点带面,就会减少失误,多一点成功。”
业界有人将2015年称为绿色地产的“元年”。在这一年的10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标识实施第三方评价。这一举措,意味着政府开始转变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推动政策,转向积极建设绿色地产发展亟需的城市级绿色基础设施,如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也是在这一年,鲁能集团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依托“生态、健康、运动、娱乐”四大维度,打造基于绿色地产平台下的全新国际休闲生活方式的绿色发展战略方向。
今年4月,鲁能集团在前述绿色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绿色发展战略,包括4大标准执行体系、2大产品线,以及全国51项目联动的2大绿色计划。
其中,包括国际WELL认证标准、绿建三星、海绵城市、百年住宅在内的4大标准执行体系,正是鲁能集团绿色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在详细了解了鲁能集团的绿色发展战略之后,开彥表示:“鲁能在绿色环保方面主动与国际接轨,接受先进的环保理理念、环保技术,建立绿色发展战略,这是一种觉悟,也会给企业带来先发优势。获得国际绿色认证,目的不是让别人高看一样,而是为了在绿色的标准的约束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企业。”
把“四节一环保”作为绿建核心不全面
针对国家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绿色建筑的核心,开彥说这是“不全面的。”他认为,绿色建筑在国际上经过30年的发展,沉淀下基本共识有三:
第一,强调资源与能源利用最大化,要将资源利用发挥到极致。这就要求在具体操作层面不是简单地集成,而是要做到高效整合,因此需要人才的支撑。
第二,要保护环境,努力做到“3R”体系,即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物品回收(recycle)。
第三,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其中舒适度不只是空气质量,另外还包括声光环境等。
“绿色建筑是一个终极完美的理念,是一个综合全面地解决能源危机和实现环境效益的完善方法论。”开彥说,“但是绿色建筑研究的毕竟只是单体建筑,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相比较,绿色住区与绿色城市的资源整合力度更大。”
因此,开彥认为,绿色地产的开发应该“从绿色建筑提升到建筑群体、居住小区,甚至是一座新城、新区的范畴来推进,这样一来在资源、能源、土地等层面将更加容易统筹安排,更加有利于发挥节地、节能效应,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最后,开彥表示,推行推广绿色建筑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我作为绿色建筑的研究员,将继续推广传播绿色理念,并将与鲁能等有责任感的企业一起,为推动绿色建筑理念献计出力!”
网站首页 | 正仁简介 | 建筑节能 | 产品中心 | 招商加盟 | 建筑案例 | 建筑资讯 | 常见问题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
友情链接 :百度 正仁集团 水泥聚苯模壳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住建部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