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正仁集团-装配式一体化建材官方网站!

关于正仁|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全国服务热线
15762770088

当前位置:正仁集团 > 建筑资讯 > 行业新闻 >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一)

文章出处:百度百科责任编辑:装配式作者:admin人气: 发表时间:2016-04-29 10:48 字体大小:【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中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2011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绿色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截至到2011年底,中国取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达353项,2647栋建筑,3488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建筑面积为3272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23项,建筑面积为216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是241项,1950栋建筑,建筑面积2504万平方米。
随着中国绿色建筑政策的不断出台、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实施的不断深入及国家对绿色建筑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中国绿色建筑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
2012 年5月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3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还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
中国绿色建筑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近5年,中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08年至2011年的总和。
仇保兴说:“城镇化要转向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节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仇保兴表示,尽管中国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快,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高成本绿色技术实施不理想、绿色物业管理脱节、少数常用绿色建技术由于存在缺陷并未运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专家评审机构尽责到位、政府监管到位、公开透明社会监督到位、补贴处罚机制到位、绿色物业运行维护服务到位等“五个到位”,严把绿色建筑质量关。

 建筑领域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在总能耗中长期占有大约1/3比例。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这一领域的能源消耗量还将持续增长。转变建筑领域发展模式,推广绿色建筑,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背景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建筑与工业、交通是能源消耗的三个主要领域。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3,节能工作压力很大。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舒适标准比较低,但每平方米采暖能耗约是发达国家的3倍。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8%。城镇化必然伴随新增建筑的快速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乡还将新增建筑约300亿平方米。这也意味着,建筑能耗将大幅上涨。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关注到建筑节能问题,1986年开始试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9年又把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截至2011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已基本达到100%,施工阶段的执行比例达到95.5%。
国外开展建筑节能的经验表明,单纯以节能为目的的建筑物,在实际建造和使用运行中可能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因此,伴随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绿色建筑”的概念由此产生。

一般而言,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即“四节一环保”的建筑。
 
绿色建筑首先从建筑节能起步。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发布,建筑节能率目标是30%,1994年,该标准修订,将建筑节能率目标提升至50%,并制订了《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1999年《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发布,并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期间还分别出台了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规划。
伴随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推进,绿色建筑概念也被引入和应用。2005年,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实施,并于2007年启动“10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100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简称“双百工程”)。此后,又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评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742项,总建筑面积7581万平方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政策支持等的不同,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分布不均衡,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省市的项目数量和总建筑面积较多,5省市标识项目数量占全国的57.5%,总面积占全国的53.7%,其中仅江苏省就占全国的23.6%。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涉及绿色建筑的制度,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以及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新建建筑市场准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等。
“十二五”以来,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相继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对全国范围内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两份文件都对强化建筑节能、推广绿色建筑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2年4月,财政部与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建立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对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按照不同标准给予中央财政奖励。在此引导下,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奖励政策,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一号文转发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凸显我国政府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坚定决心与支持力度。《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到“十二五”末,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目标,要求自2014年起,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和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提出财政资金奖励、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及改进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激励政策。
时隔3个月,住建部又发布《“十二五”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将发展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推广力度。
  
融资难几乎是每个新兴产业发展都可能面临的困难之一,绿色建筑也不例外。解决绿色建筑融资问题,要从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比如,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的创新节能模式,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还仅局限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如果能将节能、能效提高纳入新建建筑活动,与绿色建筑开发应用相结合,既拓展了合同能源管理的适用领域,也有助于解决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融资问题。还可以探索发展诸如公私合作(PPP)等其他市场化适用模式。(李文杰)
网站首页 | 正仁简介 | 建筑节能 | 产品中心 | 招商加盟 | 建筑案例 | 建筑资讯 | 常见问题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正仁节能建材

山东正仁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龙口市经济开发区政海路东首
 手机:15762770088
网址:www.sd-zr.com  鲁ICP备16011406号

正仁集团 

友情链接 :百度 正仁集团 水泥聚苯模壳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住建部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